?【何詠前】: 各位記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歡迎參加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今天我沒有需要向大家通報的信息。愿意回答記者朋友們提出的問題。 下面請提問。 |
?【中新社記者】: 我們注意到,今年第三季度,中國外貿進口增長明顯,請簡要介紹一下有關情況;另外,剛剛結束的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與世界各國共享機遇、共同發展。請問商務部下一步在共享市場機遇、擴大進口方面有哪些具體考慮和舉措? |
?【何詠前】: 2025年第三季度,中國外貿進口繼續穩步擴大。在這我和大家分享一組數據,農產品進口571億美元,同比增長2.6%;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進口分別增長5%和8.6%。同時,我們積極落實對非洲53個建交國實施100%稅目產品零關稅舉措,第三季度自非洲國家進口增長10.8%。總的來看,我國進口商品更加符合國內需求,進口來源也更加多元,進口貿易渠道也更加暢通。 幾天前,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勝利召開,對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作了專章部署,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開放工作的高度重視,釋放了中國堅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強烈信號。商務部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不斷創新政策措施,通過更多務實舉措擴大進口,與世界各國共享中國大市場新機遇。 一是創新舉辦主題活動。繼續辦好進博會等現有展會,創新推出“共享大市場·出口中國”系列活動,通過主題國對接、區域特色對接、重大展會對接、定向采購對接等方式,串聯年度十大系列活動,打造“出口中國”品牌,以更大力度擴大進口。 二是著力開展政策賦能。研究出臺專項政策,提升進口貿易便利化水平,優化進口商品、來源和區域結構,持續培育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促進進口與投資、消費的良性互動,推動進出口平衡發展。 三是持續深化國際合作。推動與更多經濟體商簽經貿協定,高質量實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和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升級議定書。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拓展國際循環,幫助有關國家提升出口能力,把中國超大規模市場,打造成世界共享的開放大市場,為全球經濟發展注入更大動能。謝謝。 |
?【國際商報社記者】: 目前,第138屆廣交會正在廣州舉辦。請問本屆廣交會截至目前取得哪些成果?即將舉辦的第三期將展出哪些內容? |
?【何詠前】: 相信大家也都注意到了,第138屆廣交會近期正在廣州舉辦,吸引了全球客商前來參展洽談,也受到了很多網民的關注,“活力廣交”“暖意廣交”“新意廣交”等熱詞紛紛刷屏。關于你提到的目前成果,從現場調研和展客商反饋來看,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創新活力”持續展現。商務部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積極識變應變求變,指導廣交會在促成交、嚴管理、優服務、拓功能上下功夫,推動廣交會不斷向新、向智、向綠提升,更好服務高質量發展。從前兩期情況看,展品結構不斷優化,新產品、綠色低碳產品、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占比分別達22.1%、25.9%和25.1%。 二是“外貿人氣”持續走強。目前,已有來自223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4萬名境外采購商到會,較上屆增長6.8%,140家境外工商機構組團參會,增長9.3%,特別是來自歐盟、中東、美國、南美的采購商增長明顯。“外貿人氣”為展客商帶來了更多機遇。 三是“數智科技”持續賦能。8200多家高新技術、專精特新、單項冠軍企業參展,具身智能、第六代通信、綠色家居等產品受到廣泛關注。舉辦472場新品發布、6場“貿易之橋”供采對接、2期外貿優品拓內銷活動,打造“首發經濟”“內外貿一體化”新場景,助力企業精準拓市場。 四是“貼心服務”持續升溫。本屆廣交會繼續為出口展參展企業減免50%展位費,對鄉村振興等展區減免全部參展費用。首次設置離境退稅點、推出展位級導航、APP辦證、AI輔助審圖、試點模塊化搭建,用心用情打造服務標桿,獲得各方好評。 明天,本屆廣交會第三期也將如期呈現,重點聚焦“美好生活”主題,展示時尚服裝、家紡用品、健康休閑等優質商品,還將首次設立智慧醫療專區,相信會有更多創新和驚喜,也將吸引更多客商前來。歡迎大家持續關注報道。謝謝。 |
?【彭博社記者】: 我們想針對今天中美元首會晤進行提問,我們想請問中國對購買美國大豆的承諾是怎樣的?是否有具體數字或金額?另外,中國宣布暫停最新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一年,請問中國是否會將稀土出口的水平恢復至貿易沖突升級之前的正常水平? |
?【何詠前】: 今天下午早些時候,商務部已在網站就中美吉隆坡經貿磋商聯合安排發布相關消息,介紹了吉隆坡經貿磋商達成的主要成果共識,涉及美對華海事物流和造船業301措施、延長對等關稅暫停期、芬太尼關稅和執法合作、農產品貿易、出口管制等方面。 中美吉隆坡經貿磋商取得積極成果,充分證明在兩國元首戰略引領下,雙方秉持平等、尊重和互惠的精神,通過開展對話與合作,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經貿磋商成果來之不易,中方期待與美方共同做好落實工作,為中美經貿合作與世界經濟注入更多確定性和穩定性。謝謝。 |